近几天,心内一科杨海燕主任接诊了一个间断心慌、胸闷的患者,查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。患者表示,一旦出现心慌、胸闷,就一定是房颤又发作了。杨主任根据患者发病特点及时调整了相应的抗心律失常、抗凝等药物治疗,患者目前房颤未再次发作。
杨主任发现:近几年,接诊的房颤患者数量较前增长明显,随着房颤的患病率增加,不仅增加缺血性卒中、体循环动脉栓塞、心衰、心肌梗死的风险,甚至还会使患者认知能力下降,出现痴呆、肾功能损伤等,从而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什么是房颤?
心房颤动(atrial fibrillation,af)简称房颤,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,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,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,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,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且很快的心率。
房颤有哪些危害呢?
一、可引发猝死
房颤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。整体人群患病率约为0.7%,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高达7.5%。同时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。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,总死亡率增加2倍。
二、形成血栓,造成中风等并发症
房颤就是心房不规律的运动,这种运动造成心房内的血液瘀滞。而且随着病程的发展,房颤发作的时间越久,血液瘀滞的时间就越久,极易形成血栓。房颤对老年人的危害极大,除了容易合并更多心脏疾病,引起心力衰竭外,最严重的危害是诱发中风。房颤患者的卒中率是普通人的5倍。
三、生活质量下降,长期加重心力衰竭
房颤发作时患者可以出现心慌,心悸,胸闷气短,头晕,乏力等症状。这些都会影响生活质量。此外一些患者在耐受症状后,转为持续性房颤。它可以导致心脏结构发生改变,长期房颤可引起心脏扩大,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。
心房颤动从疾病的初期到晚期,从偶发到持续发作,从阵发性房颤、到持续性房颤、再到慢性房颤,如果不积极治疗,房颤会越发越严重。所以早期筛查房颤,规范房颤诊疗流程,提高房颤治疗成功率,是目前心内科努力的方向之一。
供稿|心内一科 崔晓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