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,尤其是中老年女性。它是指盆腔内的器官(如子宫、膀胱、直肠等)由于支撑结构松弛,向下移位甚至脱出阴道口。虽然不危及生命,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为什么会发生盆腔脏器脱垂?
盆腔器官原本由肌肉、韧带等组织支撑,但以下情况可能导致这些支撑变弱:
▶分娩损伤:尤其是难产或多胎分娩,可能损伤盆底肌肉。
▶年龄增长: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,盆底组织逐渐松弛。
▶长期腹压增加:如慢性咳嗽、便秘、肥胖或长期重体力劳动。
▶手术或遗传因素:盆腔手术或家族遗传也可能增加风险。
盆腔脏器脱垂有哪些表现?
①下坠感:感觉下腹部或阴道有沉重感,久站或劳累后加重。
②肿块脱出:严重时,器官可能脱出阴道口,肉眼可见。
③排尿或排便困难:如尿失禁、便秘等。
④性生活不适:可能出现性交疼痛或不适。
如何预防和治疗?
预防措施:
①加强盆底肌肉锻炼:如凯格尔运动,能增强盆底肌肉力量。
②控制体重:避免肥胖,减少腹压。
③避免长期腹压增加:及时治疗慢性咳嗽、便秘等问题。
④盆底康复治疗:必要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。
治疗方法:
◇轻度脱垂:可通过盆底肌肉锻炼、盆底康复治疗或使用子宫托缓解。
◇中度至重度脱垂:可能需要手术修复,如盆底重建手术或子宫切除术。
供稿|妇科 霍翠敏